諸葛亮的智慧….一個小故事(饅頭的由來)
相傳三國時候,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,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(這就是發生在他七擒七縱的那個故事裡頭)瀘水一帶人煙極少,瘴氣很重而且有毒,士兵們都很畏懼更不敢前行渡河。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:殺死一些“南蠻”的俘虜,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。
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“南蠻”俘虜。為了鼓舞士氣,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:用麵粉和成面泥,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,當作祭品來代替“蠻”頭去祭祀河神。
打那以後,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,並且傳到了北方。因為稱“蠻頭”實在太嚇人了,人們就用“饅”字換下了“蠻”字,寫作“饅頭”,久而久之,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
這個故事可以凸顯出他的機智與仁慈的心腸
課外補充
歷史上的空城計
作者:歷史智囊
負負得正,空城計退敵救急
說南北朝時代紛紛擾擾,這裡一個,那裡一國,弄得讀者一個頭兩個大,但或許就因為戰亂,謀略計策的小故事特別多。就如「空城計」,在《三國演義》裡頭,孔明用得活龍活現,但現實裡孔明根本沒用過空城計,反而在看起來沒什麼人才的南北朝,至少用過兩回,而且都成功了。兩回都和北魏帝國有關,但施與受的關係剛好相反。一次由北魏發動,騙過敵人,一次則是敵軍施展,北魏中計。
▓在草地上施展空城計
北魏帝國的北邊,有個少數民族,叫做柔然。柔然這名字很好聽,但柔然常侵犯北魏邊境,北魏人恨之入骨,稱他們為蠕蠕,意思是像蟲子一樣蠕動。
北魏忍無可忍,決定大軍討伐柔然,由元禎擔任先鋒司令。
有一次,元禎帶領一隊騎兵出外偵察,在山嶺間遇到大群敵軍。元禎撤退不及,以少對多,寡不敵眾,不知如何是好。
元禎不慌不亂,下令全體下馬,解下馬鞍,任戰馬在山坡地閒晃、吃草。軍士官兵則悠哉悠哉的,在休息玩樂。敵軍看得一頭霧水,他們沒讀過《三國演義》,不知道空城計,心想,山後恐怕有大批伏兵,故意用這小小的兵力來誘敵。哼,偏不上當,於是下令撤軍,以免中計。元禎便這樣有驚無險,逃過一劫。
▓敞開大門,空城退敵
所謂空城計,不一定以「城」為施展空間,像北魏軍隊以山坡草地為背景,若虛若實,欺騙敵人,也是空城計的運用。而最典型的空城計,是南宋帝國蕭承之所使用的計策。
南宋文帝元嘉七年(公元430年),南宋派軍攻打北魏,計畫收復黃河以南的失土,起初節節勝利,後來卻被北魏軍隊逆轉,北魏軍隊攻啊攻,攻到濟南城。
濟南城裡只有幾百名士兵,怎麼抵擋得了?太守蕭承之命令士卒隱藏起來,大開城門。
這舉動讓蕭承之部將嚇壞了,勸說:「敵眾我寡,這麼做太輕敵了!」
可不是嗎?在外人看來,不僅輕敵,形同兒戲。但蕭承之老神在在,告訴部將說:「我們困守孤城,情況危急,如果示弱,必然遭到屠殺,只能擺出強大的樣子嚇退敵人。」
北魏軍來到濟南城下,見城門大開,內無一人,疑心裡頭有詐,不敢冒險,因而引軍撤離。蕭承之成功的表演了一手空城計。
▓解析
照道理,城內無人,應該是「弱」,但蕭承之判斷,敵軍見到這種情形,一定誤以為是誘敵之術,實際上城裡兵力很強大,因此蕭承之說要擺出強大的樣子嚇退敵人,用的卻是空城計。弱而示之強,使敵人上當。
蕭承之兵力很虛,也表現出很虛的狀態,敵軍反而以為他的兵力很充實,負負得正,這是空城計厲害的地方。
留言列表